医学前沿

了解最新康复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学前沿
全部 79 重大新闻 3 医院动态 65 医学前沿 11 媒体聚焦 0 人文关怀 1 康复院报 1 视频新闻 0

冬病夏治 妙用艾灸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时间:2019-09-15   访问量:2036

进入7月,迎来了一年中最闷热的“三伏天”。中医里有一种“冬病夏治”的说法,意指伏天是个不可错过的养生时机。借助夏天里旺盛的阳气来去散寒邪,这是千百年来都行之有效的传统疗法。近年来,“三伏贴”一直被广泛使用、认可,然而,艾灸的报道却相对较少。今天,我们请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亚星国际正网中医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赵宏波,给我们介绍一下伏天“灸疗”对人体有什么益处。

问:“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冬病夏治”依据的是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天人合一”等理论,是在春夏季节人体阳气旺盛之际,采用温补阳气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秋冬寒冷季节多发疾病的方法,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具体来讲,“冬病”多指好发于冬季或者冬季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长期发作,导致阳气不足,出现咳嗽、哮喘、泄泻、怕冷、易感、关节冷痛等病症。

而“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阳气最旺之时,顺应自然,采用“温”、“热”的方法补益阳气、散寒祛邪、活血通络,同时增强人体之正气,达到治疗或者预防疾病的目的。

问:艾灸适用于什么人群?主要用于哪些疾病?

答:“艾叶能灸百病”,因此,艾灸的适应症非常广泛,主要适用于阳虚证、实寒证患者,亦可用于阴虚内热、实热证患者。

适用病种主要包括:呼吸系统:感冒、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心脑血管:胸闷、心悸、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肢体酸冷、活动障碍等;肿瘤疲乏身痛、恶心腹胀、气短懒言等;胸腰椎疼痛,颈肩腰腿酸乏、僵硬等;痛经、四肢厥冷;胃病、腹泻等疾病。

问:艾灸有哪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答:艾灸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很多种:

艾条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者患处,距离皮肤约2-3cm,进行熏灸;施灸过程中,可以根据施灸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温度,调节施灸距离和时间。

温针灸:是艾灸和针刺相结合的一种方法,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成团置于针柄上,点燃,热力通过针体传入穴位。

直接灸:将做好的艾柱直接置于应灸的穴位皮肤上进行施灸,施灸过程中可能会烧灼皮肤,留下瘢痕。是否留瘢痕,可以根据临床治疗需要进行选择。

隔物灸:又称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柱和施灸的穴位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药物可以选择生姜、盐、蒜、附子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的间接灸。

问:艾灸有无禁忌症,哪些人群不适合艾灸?

答:艾灸适应范围较广,但也存在一些禁忌症,如:对艾叶过敏者;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严重心脏病者;瘢痕体质者等。

问:艾灸前后,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艾灸期间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艾灸1小时之内不用冷水洗手、洗澡,避免吹风扇、空调等。

问:艾灸后会不会出现不适症状,该如何处理?

答:部分人艾灸会出现口干舌燥,这是人体正邪交争的正常现象,正气要抗邪外出,可继续艾灸; 如肝区、胃脘部或者小腹部出现不适,可能是肝胆、脾胃、妇科或者前列腺方面有隐患,如持续出现,可进一步检查;艾灸上火,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但也是一种好转反应。从体质上来讲,阴虚体质、经络不通的人更容易上火,艾灸可以通过作用于涌泉、太溪、足三里的方法,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灸后头痛,少数人艾灸后出现头痛,多是因为艾灸使阳气充足,阳气具有向上、向外的特性,邪气被迫循经从头发而出,故而出现头痛。缓解方法可以用五指梳理头部,疏通头部经络,同时,艾灸肾俞、命门、风池,利于寒气排出体外。

问:艾灸治疗是否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答: 大多数人认为,艾灸仅仅可以用于阴证、寒证,事实上,艾灸同样可以用于阳证、热证。明代李梴《医学入门》云:“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还有人认为,艾灸属“内热”,加快新陈代谢速度,因此,肿瘤患者不能艾灸。事实上,艾灸可以减轻肿瘤术后、放化疗并发症,缓解癌性疼痛,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延缓肿瘤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转自《劳动午报》)

上一篇: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作为一种儿童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下一篇:秋燥易伤肺——养肺妙招让你整秋不生病